咫尺逍遥亦云天——读梁建华之大水墨小品

 
  撰文:曹守佳  
 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与建华老弟相识已有些年头了,最早是在一次艺博会上。当时就为之一怔,因为这些年的艺博会已经好久不

见这般清新奇绝的面貌。其笔力的老道和意趣的优雅,还错以为是画坛前辈大师的作品放在那里了。经朋友引见

方知其竟是一位儒气十足道风恬淡的晚生。心中不禁暗忖,其画坛前途不可限量矣。

        建华专攻水墨花鸟,且工写兼长,自成体系。工不拘于线,写不没其形;古法与新意,成规与己见,融汇自

如,开合随性。这里且不谈其作品全貌,单就小品一阅,就足以让人如饮甘醇,心旷神怡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中国画坛从不乏小品大家,在近代尤甚。其中以八大、虚谷为出岫者。到白石、屺瞻等则更有新貌。所以要

想在小品上有所作为,其前辈是不可绕过的。观建华之小品,前辈大家风范无不尽含其中。时常可现八大构图之

趣,虚谷形态之妙,又有白石匠心之巧,苦殚笔力之辣,昌硕金石味,悲鸿墨彩痕。这些大师之妙法时而突显,

时而隐遁,总是让人有种似曾相识,却又未见的感觉。这种弥足珍贵的感受其关键点是在于那一定是得其大师的

精髓而非以形似,然后再将其融会成自身的一种营养所生发出的理解力与创造力。此乃真正“以古为师”之所谓

也!

        大师们犹如座座高山,既令人仰效,也难以超越。这也正是晚辈们最痛彻难解的悖论。那么仅有同化力就不

够了,更要有变异力。哪怕还不够成熟,但那才是新生命的开始。对在这一点的理解上,建华应该是独有心得并

臻于实践的。从这个角度再来看他的小品,那些前辈的精华在其作品中仅仅只是一些构成的元素了,而其整体面

貌已经带有了浓重的个性风格。构图更具现代张力,意念也更包含当今价值取向,甚至还融会了一些西方现代艺

术的色彩构成符号。这样虽具古意,却有新韵;虽取先辈之法,却又出自己面孔;虽传达传统文化,却又契合当

今审美;站在历史路口,也沐浴时代风霜。此乃又只有那些具使命、敢担当的艺术家之所为做也!

        建华才华独到,慧根天成。虽年纪轻轻,却深谙传统文化,古文字功底不错,这在当今青年画家中是难能可

贵的。作画之余,又品茶论道,省身参悟,使得其画面与其神情一般清净淡然,充满禅味儿。他还写得一手好字

,且书画左右开工,挥洒自如。往往仅在一尺的小方中,就左手为画,右手题字,各取其势,妙趣盎然。画家中

左手主功的并不多见。这并不是说少见就多怪了。因为左右手用墨时会有笔势的不同,故就影响到成图的取势上

。而我们常见的多为右手画作。所以当看了建华的作品后,你总会觉得有些不一样,里面有一种一般人做不出的

“劲儿”。那就只好感叹,是老天不帮你了。好的作品一定是天力,地灵,人工之所合也。总之,于我而言,只

可仰观。

        小品往往只一尺见方。在如此有限的二维空间里,究竟能蕴涵多少曼妙来?看了梁建华的作品,你尽可知一

二。有人云,篆刻是方寸之间变换无穷的艺术。读建华小品又何尝不是?难怪他曾命题自己的小品画册为“咫尺

逍遥”。那是何等的一种以小见大,举重若轻的快意!至此,不禁草成小诗:

      

取意先人笔墨间,

自焠金石可开山。

巧借神力能左右,

咫尺逍遥亦雲天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曹守佳癸巳正月于渤海岸知乐园